电波科学学报

打动、蜕变、信仰!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主 

来源:电波科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28

一部红色主旋律舞剧怎么吸引80后、90后甚至00后走进剧院?如何还能使他们中的有些人二刷三刷甚至四刷?4月27日,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主创团队走进上海师范大学第七期“成长有约”分享会,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和青年舞蹈演员王佳俊、朱洁静以主题演讲、访谈分享的形式,解码故事背后的英烈精神。?

打动观众之前

红色英雄先打动了我?

“这一次,在打动观众之前,红色英雄先打动了我。”舞剧中“李侠”的扮演者王佳俊介绍,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是一部“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同龄人,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“的作品。

舞剧的主要团队,从导演到演员,从音乐制作再到化妆,绝大多数是80后,甚至还有90后、00后。为了让故事演绎更加平凡和真实,跟观众拉得更近、有所共鸣,团队翻阅大量历史资料,观看同类型的影视作品,还走进上海各大红色的场馆学习。

让他触动最深的是李白烈士故居。李白是剧中“李侠”的原型。在李白烈士故居,沿着嘎吱作响的木楼梯往顶上走,有一个两三平米的小阁楼。那里,刚好容纳一个人,两个人进去连转身都转不了。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,就是李白潜伏十多年、用生命来捍卫的战场。“我不由得想起,那里夏热冬冷,李白发报一定是在深夜,得把窗帘都拉上,还把灯调得特别暗,我们党一封又一封特别重要的情报就在这里发出。而一层之隔,楼下简单到极致的小家,却是他最放松的地方。”

李白的居住环境,最终以1:1的比例被剧组还原到舞台上。剧组还编创了一个夫妻之间的很生活化的片段,王佳俊认为,那几十秒的演绎,其实是李白内心最理想的生活状态,就是过上一种最简单、最平淡的生活。

让王佳俊印象最深的还有剧中“小光之死”的片段,讲述的是一个15岁的少年,为帮助李侠解除围困而牺牲的剧情。在那个时代,有一大批十几岁、甚至是几岁的孩子,成了孤儿。“今天的孩子划一下手,家人都心疼得不得了,可许许多多的‘小光'们,就像是野草一样,生命无声消逝,有的连姓名都不曾留下。”排练时,他觉得特别揪心,在教室里止不住流泪。在那一刻,导演劝他,不能哭,要遏制住这种情感,因为李白是潜伏者,就算难过也必须把情绪放在心里。

“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感觉很压抑,进入到一种低沉的情绪里。经过导演的开导,我仔细想想,在舞台上演绎只有短短两小时,可对于李白而言,潜伏的12年里,每天面对的都是真实的压抑。在那种环境下,但凡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,情绪也很可能会崩溃,可李白他们,就是这么坚定,这是多么平凡而伟大的信念!”

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回到练功房时,王佳俊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:“我们应该非常尊重这些英雄,应该把他们完好地演绎出来,用我们无所不及的所有,从头发尖、眼神到脚趾,让英雄变得有血有肉,让他们穿越回来、在舞台上再活一次!”?

蜕变?

每一场都是新的一场

隔空对话,时代呼唤使命,女主朱洁静也分享了自己与剧中角色的故事。?

“在舞台上,我总是想着跟镜头、跟观众去努力地证明我是好的、优秀的、美丽的。很多时候,我会把角色藏在‘朱洁静'的后面,跳什么都有自己的风格,就像大家看过的《朱鹮》,是纤细的,轻盈的,美丽的。遇到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我一开始挺挫败的,我好像一下子变得不会跳了。”朱洁静说,李侠之妻、女主角兰芬朴素至极,不戴耳环项链,也没有紧身旗袍,只是一个每天面对丈夫“买汰烧”的主妇,“有什么好跳的” ?

然而,当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,她发现自己慢慢蜕变了。从0到200多场,越跳她越发现,自己忘掉了‘朱洁静'这三个字,而是蜕变成了‘兰芬'——那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妻子、母亲的形象。坐上一张小板凳,手持一把旧蒲扇,她一下子就把全场观众带入到舞剧开头《晨光曲》的经典场景中,“你们看,女主干了一天的活,根本直不起腰,这步子的重心必然在脚后跟上” “烧煤球炉,吹火可得真吹,不然满屋子都是烟”“坐着等丈夫回家,等着等着睡着了,背一定是弯着放松的”……

上一篇:红“涉”记忆:红色电波奏响太行山里最强音
下一篇:没有了